職場上,為了不落後進度或是想快速提升能力,加班是唯一解嗎?

前言

去年中,我朋友畢業後進入一家公司,由於是新鮮人,對於工作項目有許多不熟悉的地方。

我看他總是很認真的的想跟上同事的腳步,也會因為同期生進度比他好而有危機感。

新人訓練結束後,要開始處理正式專案,他開始將工作帶回家做,甚至假日也會加班。

接著就會開始聽到他時常提到加班好累,但又怕事情做不完或是落後。

這過程中也時不時聽到,加班後隔天工作發現因為某事情沒做好需要重來的情況。

這引發我一系列思考,也想起過去的我在工作時遇到的一些事情。

害怕落後使你向前

落後可以是進度上的也可以是程度上的,尤其周遭前輩總是可以五秒解決你卡五小時的問題時,怕落後的感覺就會更強烈。

遇到這情況的人,特別是在意他人眼光的人,會開始猜測他人對自己的看法,並為了防止他人負面觀感而開始努力。

這情況會促使一個人成長並認真向上,是一種積極面的心態。

因此當我們遇到一個問題,總是會希望透過更多的努力來克服。

人大多傾向加法而非減法

遇到問題,用更多時間去處理,進度落後,就比其他人更努力。

之前在工作的時候,也擔心過自己的能力落後太多,一下班就開始到處找技術文章或是自學練習。

燃燒將近一個月之後也把自己的意志燒沒了。

這過程中就像積木搭建起來的城堡,無限向上疊加,最後因為重心不穩而倒塌。

努力不是問題,就怕走錯了方向,以前把自己搞得很憔悴臉色也很差,但後面也開始找到一些方法穩定下來。

切割工作並確認現況

想要做好一件事情,就要先了解方向,在入職的時候因為不熟悉工作流程,所以比較難掌握節奏。

以軟體開發來說,第一步可能是先了解專案基本結構、遵守了哪些慣例與通則,並透過實作的過程慢慢去熟悉這些內容。

等大致了解現況後,便是對一項完整工作內容做拆解。

例如我今天需要完成一個網購購物車的功能,期限兩個月,就需要切出類似下列的工作內容:

  1. 建立商品列表
  2. 建立使用者列表
  3. 實作加入購物車的流程
  4. 更多細節…

切出上述任務後,會消除工作的部分不確定性,這樣工作的方向會明確許多。

列完之後是估計時間,估時一開始一定不準,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,估時往往跟實際工時差距兩倍以上(無論是多或少)

但這需要持續去練習,才會慢慢抓到自己做事的速度。

等到你會切工作、估計工時,才可以判斷當下你的狀態是否需要增加工時,而非用感覺去猜測。

穩下心態

我覺得這需要個人自行去體會,由於我們容易受到社群影響,會攀比自己是否不如人,因此常常陷入焦慮。

不過我想可以多問問自己,今年的你跟去年的自己比起來是否進步,如果有的話,也不太需要擔心。

況且社群大多偏好分享好的一面,許多失敗與挫折的過程你並不會看到。

因此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專注於自身,當腦袋不需要去考慮太多外在因素的時候,才能將所有認知用在有價值的地方

結語

這篇文章是臨時起意寫的,內文細節有機會的話會想補些例子或是調換順序,感覺這樣的內文帶入感較差。

不過也算是把這幾天遇到的狀況記錄下來,等後面有新的想法應該可以闡釋的更平易近人。